LOGO MENU
LOGO LOGO

古備前與現代備前的差異
備前柴燒鑑賞之眼 -vol.02

從山土到田土
備前燒和瀨戶、信樂等地並列為六古窯
備前在長達千年的製陶歷史中
窯火不滅一直持續到今日
代代相傳的製陶技法被保留下來
如此驚人的持續力是非常受到尊敬的
而古代備前與現代的備前燒
在土質上有根本的差異
備前燒在平安時代末期到鎌倉時代
在備前國伊部西北的熊山
留下無數個鎌倉時期的窯跡
利用山勢傾斜所構築的穴窯
燒陶直接使用熊山周邊的黏土及松木
當時所使用的土並非像現在是使用田土
土中有許多小石礫和砂土
形成具有粗曠豪邁的土味
熊山時代的備前燒作品
有著鎌倉野武士的豪放感覺
沒有使用精巧的轆轤
在台上以紐作的方式將土堆積而上
再敲打內外再以簡易的轆轤製作口緣
這樣的土並非具有高黏性的土
而是比較手感且粗糙的土質
所以沒辦法以轆轤一口氣拉胚完成

到了室町時代窯場漸漸移至平地
在平地到山頂間留下無數個窯跡
鎌倉時代的窯跡在平地就非常少見
在平地則是使用田地下2~3公尺的黏土
從室町到桃山時代因為具有黏性的土味
製作出被稱之為侘寂的茶道具
到了江戶則是開始製作精巧的作品
為了製作出精巧細緻的作品
必須是使用質地細緻的田土
經過水簸後的土
可以燒製出像伊部手這般優秀的作品

備前燒以茶陶的印象深植人心
其實從鎌倉到室町、江戶時代
備前都是以甕、壺、缽等日用雜器為主
當時被稱為「備前的大窯」
在「大窯時代」有高達上千個窯元
成為西日本大量製陶的中心地
現代茶人稱呼的「古備前」則是被吹捧為桃山茶陶
在江戶末期也有故意不挑掉小石頭
仿效桃山時期的仿古製作方式
到了明治時代開始製作出具有光澤的器物
由於江戶時代結束後茶道勢力衰微
學習茶道的人口亦急速下降
原本以茶道具為中心亦轉為製作生活器物
改以花器.酒器.茶杯等成為主流
近代由於許多台灣陶藝家前往備前.信樂等地取經
備前的傳統燒陶技法甚至影響了台灣的柴燒技藝

← Back ∣ vol.02 ∣Next →
備前柴燒鑑賞

22
logo
104台北市中山北路一段33巷6號 ∣ Tel:2521-6917
Mobil:0935-991315 ∣
營業時間:中午12點∼晚上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