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人世苦短.何以忘憂」的浮世繪
浮世繪之美 - vol.a01
「浮世」二字源自日本中世佛教用語的「憂世」
規勸世人「人世苦短.何以忘憂」
衍伸為「塵世」、「俗世」之意
相對於「淨土」莊嚴極樂世界
凡人受限於生死輪迴虛無缥渺的「浮世」
歷經戰國時代的殘酷殺戮
即使到了天下泰平的江戶時代
天然災害與火災四起的江戶城
讓好不容易累積起的資產
瞬間灰飛煙滅
1657年的明曆大火不僅燒毀江戶城
造成高達十萬人的傷亡
在江戶時代267年間
留下紀錄的火災高達1798回
江戶人在如此頻繁的火災事故中
看淡世俗人間的漂浮不定
逐漸養成今朝有酒今朝醉的豁然態度
享樂於當下成為江戶人的人生觀
「浮世繪」描繪江戶時代的人民生活
人生百態與各項休閒娛樂的面向
據說當時一張普通浮世繪的畫作
售價為16文
約等同於一碗蕎麥麵的價格
價美物廉的售價
即使一般平民也能容易入手
江戶時代的江戶城由於參勤交代的緣故
大量武士族群聚集於江戶
催生各式各樣的工作與消費支出
連帶庶民階層生活上也產生餘裕
能夠關注溫飽以外的娛樂層面
原本繪畫藝術是以貴族階層為對象
宮廷與豪宅中金彩璀璨的屏風
寺院隔間用的障壁畫等
以狩野派畫家的作品為主流
皆是畫家手繪獨一無二的作品
而「浮世繪」以印多少賣多少的口號
畫作成為人人皆可入手的量產品
浮世繪的定位是拿在手上的宣傳品
就像現在的雜誌或照片寫真
是可以傳遞與分享資訊的物品
∣ ← Back ∣ vol.a01 ∣Next →∣
浮世繪之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