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日本陶磁最重要因素-陶磁戰爭 
                  九州慢行 器物之旅 
                  豐臣秀吉晚年發動朝鮮侵略戰爭 
文祿.慶長之役(1592-1598) 
以宇喜多秀家為總大將 
率領十五萬八千大軍分九路登陸釜山 
雖然在中國與朝鮮聯合抵抗下以失敗告終 
日本軍佔領地在這七年間 
豐臣秀吉發布朱印状〔朝鮮人細工等徴発〕指示下 
持續向本土導入朝鮮工藝技術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陶磁工藝 
當豐臣秀吉於1597年8月18日死去後 
日本軍在撤退時帶回為數眾多的朝鮮工匠 
陶工.縫工.織工.金工等職工為日本效命 
                  歸化的朝鮮陶工以九州為主要根據地 
                    將八百名左右的陶工分配給多名武將 
                    成為後來許多知名陶磁產地的起源 
                    平戶-松浦鎮信(平戶燒) 
                    肥前-鍋島直茂(鍋島燒). 
                    筑前-黑田長政(高取燒.小石原燒) 
                    豐前-細川忠興(上野燒). 
                    薩摩-島津義弘(薩摩燒) 
                    長州-毛利輝元(萩燒) 
                  因此文祿.慶長之役後來被稱為陶磁戰爭 
                    對日本的工藝體系造成極大的影響 
                    在原本發展千年的六古窯系統之上 
                    疊加了全新的朝鮮陶磁技術 
                    不但導入全新的硬質磁器技術工法 
                    成為近世陶業的主幹 
                    更開啟茶陶為主體的諸多產地 
                    長州毛利藩以高麗茶碗為主流的"茶陶萩燒" 
                    筑前國黑田領內的"古高取"茶陶 
                    豐前細川領地的"古上野" 
                    島津領內的"黑薩摩.白薩摩" 
                    雖然豐臣秀吉的領土擴張野望化為泡影 
                    .卻間接將日本推往"陶磁王國"的發展方'向 
                    取代中國成為世界一的陶磁產地 
                    更影響歐洲近代的陶瓷產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