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器的通則 
                      『米力的器物世界』X 溫事 vol.7 
                      進入陶藝世界是一件逸事。也可說是品味的學習之路,通常一開始在選器的時候,不太容易判斷器物的好壞,因為這會跟自身的經驗有關。如果完全沒接觸過手作陶器,只依過往使用瓷器的經驗來判斷,真的會以為某些陶器是不是壞掉了。比方使用龜裂了!其實是陶的釉色熱漲冷縮產生的紋路,也有作家利用這樣的特性,做出名為「貫入」的效果。 
                      瓷器雖然乾淨好清洗,但用久之後..毫無層次變化的瓷器,感覺令人乏味,因為瓷器缺少了溫暖與手的味道。 
                        陶器雖然跟瓷器外觀看起來類似,但兩者間的性質是完全不同。陶器就像是有生命的器物,具良好的吸水性,每一次使用會隨著熱漲冷縮,對器物產生細微的變化,隨者使用的次數增加,所累積的層次變化會越來越動人。也會因為使用者的習慣或是盛裝的食物類型,而讓器物產生不同的色澤。手作陶器的色澤樣貌是製作者與使用者所共同完成的。製作者完成70%,而剩下30%是靠使用者保養或使用的痕跡,最後成為獨特生活感的器物。 
                      生活感的營造需要器物來傳達溫暖,選器方法也代表著個人品味。 
                      選器的第一個步驟: 
                        [通常要先判斷作品是個人創作還是工場製品] 
                      個人創作的器物每一件的手感都會略有差異,所以不會買到一模一樣的,工廠製品因為是一貫作業生產線製作的緣故,每件的器物差異性很小,價格也會比較低廉一些,但收藏的趣味就會少很多。 
                      選器的第二個步驟: 
                        [以下是針對不同器型的判斷通則] 
                      1.杯子的挑選 
                        可從外觀、裝飾或是窯變等要素來挑選,把杯子旋轉360度仔細看看釉色變化,再來則是挑選杯身形狀是否順眼,用手指摸摸杯緣是否平順,用嘴唇接觸口緣的觸感(請買回家後再試),摸摸底部高台側邊的形狀。 
                      2.皿的挑選 
                        平皿可以從拿在手中的感覺開始挑選,盤子的邊緣是不是順手好拿,盤子的形狀是否可以盛裝湯汁,想像料理擺放上去的樣子,在挑選平皿時盡量選擇較厚重的器皿,太輕薄的器皿在收納堆疊時容易受損。 
                      3.飯碗的挑選 
                        以平常習慣的持碗方式來選擇,感覺飯碗的弧度、高台的位置大小是否順手,依造自己手掌大小來挑選,另外像是吃茶漬飯或是喝粥時,都會以飯碗就口,所以也要看看碗口的形狀和厚度。 
                      4.片口的挑選 
                        從注入口的形狀挑選,片口最重要的部份就是注入口的位置,注入口在倒水時觀察水線是否順暢,注意會不會沿邊緣流下來,拿在手上看看倒水時是否順手。 
                      器物的使用是一輩子的事,好好保護可以用上一輩子,手作陶器很難再買到第二件一模一樣的,一旦入手就要好好使用它,數十年之後甚至可以當成傳家寶喔! 
                      photo1 : 像葉子一樣的器皿 
                      photo2 : 皿是食物的畫布 
                      photo3 : 是馬克杯也能當作湯碗的手作青磁釉器物 
                      photo4 : 古典的陶器飯碗. 
                      photo5 : 連背後都作的很細緻的貫入皿 
                      photo6 : 民藝的器型通常是厚重的 
                      ∣ ← Back ∣ vol.7 ∣Nex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