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n-01

華麗炫目的金彩色繪 - 九谷燒
茶碗百陶-14

九谷燒位於日本金澤,至今已有將近360年的歷史。美術家—北大路魯山人就曾經對九谷燒的藝術讚喻有佳,華麗的彩繪是九谷燒最大的特徵。將釉藥運用得像是水彩繪畫一般,大膽描繪塗滿覆蓋整個磁器表面,厚重的釉藥也會使得磁器產生貫入紋,更能展現器物的個性。

九谷燒以釉藥塗滿整個磁器是為了覆蓋粗糙的表面而產生的古九谷技法,現代的九谷燒主原料是含鐵量高的花板陶石。經過還原燒成後會帶點冷青色調的白色,因此加上彩繪更能夠增加深度也更清晰。
青手:使用黃、綠、紫、藍色等繪付技法,使用「塗埋手」的技法,幾乎不留白地將色彩紋路佈滿器物整體。

五彩手:也稱作九谷五彩,主要使用黃、綠、紫、藍、紅五色。多以像是窗繪及地紋為特徵。

赤繪.金襴手:江戶時代後期,以不容易表現的紅色繪付技法為主,精緻描繪器物整體稱為「細描」。加上金色文樣則稱為「金襴手」。

01

豐富多層次的暖白 - 粉引
茶碗百陶-13

粉引陶器是非常古老的技法,日本運用在器物上至今已有四 五百年的歷史,當時瓷器的作法尚未引進日本,中國宋明時 代宮廷用的輕薄方正瓷器當時是最高的器物典範,但因為中 國傳來的御用品數量很少,日本陶工為了想辦法做出接近唐 物的高級品-白瓷,所以將原本是褐色或黑色的陶土表面覆 蓋厚厚一層鐵份含量少的白泥釉後燒製,白色的器具就此誕 生。

粉引技法早期是從朝鮮半島傳入,將乾燥成形的陶土,直接 浸泡化粧土後再塗上透明釉燒製,此技法稱之為「粉引」, 另一個名稱為「粉吹」是因為粉引器物像是將白色粉末吹覆 在器具表面上。

正統派的粉引會在表面上出現一些小小皺褶,或是質地上帶 有一點黃色的「黃粉引」,這些獨特手法都能使器物更有質 感增加豐富表情。

粉引器物進行高溫燒製的過程後,原本底土的鐵質或泥土顆 粒會隱隱約約浮現出來,素樸溫暖的柔軟味道令人著迷。有 時也會因為白泥釉在高溫燒製時產生剝落現象露出底土,出 現被稱為「火間」的景色,這也是賞玩的特色之一。

01

自然變幻的火焰色彩 - 緋櫸
茶碗百陶-12

備前燒的魅力在於它的樸實無華,簡單的枝葉投入其中,即可散發自然高雅的花器魅力,在美術館、高級料亭與和風旅館中都可看到備前燒的花器出現在玄關或布置當中,簡單的器型就可讓空間產生絕妙的變化。

備前燒花費長達14天的時間燒製,投入大量的赤松木進行高溫燃燒,在漫長過程中發生的窯變是備前燒最迷人的特色,每個器物都是獨一無二的景色。

緋櫸器物是備前燒獨特的柴燒技法之一,完全不用筆或釉料上色,而是利用泥土與稻草間的交互作用,根據稻草與器物間的貼合程度,決定是否或出現燒灼痕跡或是產生暈染的模糊現象,在長達兩週的長時間燒製過程中,稻草在高溫下完全燃燒殆盡,僅留下緋紅色的美麗紋路,利用綑綁的技法去設計器物的表面紋路,用套匣保護隔絕材灰的附著,經火焰從器物四周進行高溫長時間烘焙,方可得到如此潔淨又美麗的器物。

緋櫸又可稱作為火櫸。指的是在器物表面上呈現出紅褐色的美麗線條文樣。備前燒在燒製器物時,為了防止器物間的碰撞,而在器物的周圍以稻草包覆保護,稻草中的成份和土質中的鐵份在器物表面產生紅褐色的發色變化。

01

黃金的侘 - 黃瀨戶
茶碗百陶-11

日本早期的陶器僅有素燒與柴燒器物,對於中國渡海而來的 華麗端正的官窯器物有極高的憧憬,也希望能生產堅硬又光 滑的器物,於是陶工費盡心思去模仿中國的器物,於是在無 意間發現了新的燒陶方式,據說黃瀨戶是為了模仿青磁的釉 色而在無意中誕生的獨特釉色,但因為日本人實在太喜歡這 個樣貌,於是賦予它一個獨特的名稱"黃金的侘"。

雖然產地在美濃但是卻冠上瀨戶的名稱,因為當時對京都的 人們而言比較能接受「瀨戶茶碗」,而且瀨戶的器物和美濃 桃山茶陶的流通路徑相同,因此也就以「瀨戶」為新誕生的 陶器類型命名。此陶器的黃色肌理紋路讓人印象深刻,所以 稱作「黃瀨戶」。

黃瀨戶的施色技法基本上是整體施以灰釉使其呈現黃色再添 加其他顏色。在像是油豆腐般的表面(油揚肌)上彫花,加 上含有銅成分「膽礬」的綠釉和粘土中的鐵分氧化後的褐色 所形成的色彩裝飾,此技法為黃瀨戶的特色。黃瀨戶的器物 大多以食器為主,大到盤子,小到缽等器皿都有。其獨特的 裝飾技法為,使用轆轤製成缽形後,用刮刀削鉋做裝飾,這 種技法稱為「胴紐」。

01

三大茶陶聖地之一 - 唐津茶碗
茶碗百陶-10

唐津燒起始於400年前,當時朝鮮的李朝器物被日本認為具有極高美學標準,在朝鮮之役後許多朝鮮陶工被強迫遷移至唐津一帶,所以初期的唐津燒和朝鮮李朝的雜器非常相似,從那時起唐津燒即享有日本三大茶陶的盛名。

當時朝鮮傳來的「腳踏式轆轤」和「登窯」對日本窯燒技術造成衝擊,不僅是陶器外觀上的變化,登窯可以燒製生產大量的器物,等於是陶器的工業革命。

唐津燒是以木灰作為材料的「土灰釉」為主,像是繪唐津、無地唐津等,都是以土灰釉作為基礎釉藥,唐津的主要土質通稱為「砂目」,帶有粗糙質感,鐵分含量多的土質燒製後多呈現黑褐色,鐵分含量少的士質燒製後則比較接現原土的顏色,同時也受到日本美濃燒影響,從鐵繪文樣特色的繪唐津中可看出,結合朝鮮流行的花草文樣與繪志野的手繪線條,成就唐津燒的獨特風格。

唐津燒在茶道具的興盛期從1602年開始,當時的大茶人古田織部給予唐津燒器物極高的評價。兼具作為鑑賞用的茶道具和日常使用的器皿。擁有多層次的欣賞角度,像是土質、形狀、釉藥、鐵繪等,這也是唐津迷人之處。

01

豐富層次變化的鐵灰釉 - 鼠志野茶碗
茶碗百陶-09

志野茶碗在桃山時代的美濃國以長石釉燒製陶器聞名,以轆轤製作成筒形後,再以木板或是手捏出歪斜起伏的手感,茶碗會因為不同角度欣賞而產生獨特姿態,賦予獨一無二的個性美,志野茶碗是最早在器物上繪製圖樣,前所未有的繪圖樣式與雕刻壓型技法,開創日本茶碗樣貌的新世界。

在成形的陶土素胚上先塗一層含鐵質的釉藥,再將器物表面用工具刮出文樣,再整體淋上志野釉燒成。刮去的文樣會呈現白濁的土色,沒有被刮去鐵劑的部分,會因為鐵質濃度而呈現不同層次的灰褐色,塗得較厚的部分會呈現類似鼠色,因而被稱為鼠志野,鐵質較薄則呈現赤褐色被稱為赤志野。

本來是以燒製白色陶器為主的志野燒,因為鐵釉的多層次運用使得鼠志野的誕生,表現出美濃燒的豐富變化特色。
志野燒在代表桃山創作茶碗中,屬於偏向大眾的量產茶碗。在白色志野繪上鐵繪成為繪志野,運用鐵繪的概念和釉藥,白土和紅土的融合,創造出多樣的裝飾,經過數百年來的演進,志野燒的樣式成為歷久不衰的和風類型。

01

利休的獨特美學 - 黑樂茶碗
茶碗百陶-08

樂茶碗在完成當時被稱為今燒茶碗,也稱為聚樂燒茶碗,聚樂是來自豐臣秀吉所建造的聚樂第建築,後來將"聚"字去掉而成為今日的「樂茶碗」。

樂茶碗不使用轆轤而是以手指塑捏成形,外觀給人厚重的印象,但實際握在手中卻是出奇的輕巧,因為樂燒獨特的小型炭窯燒製方法,燒成的時間非常短,但茶碗質地非常的脆弱,在使用上要非常小心。

製作茶碗的陶工長次郎是以製作華麗多彩的三彩陶器為主,使用了和三彩相同的鉛釉技法,為了利休而改變燒製方式,製作出沈靜崇高的黑樂、赤樂茶碗。

黑樂和赤樂並非是華麗的色彩,將濃茶倒入黑茶碗時,所展現的冷冽寂靜,像是冬天乾枯景色,正是千利休所追求的獨特「冷、凍、枯、寂」美學思想。

樂茶碗鑑賞的要素

1.出窯時的工具夾痕
2.口緣呈現山路般的蜿蜒起伏
3.製作者的印銘
4.渦卷般的兜巾
5.手捏與切削成形
6.高台滿釉與目跡
7.冷凍枯寂的美學要素
8.外脆內軟的嬌弱體質

01

萩燒的特殊表現形式 - 鬼萩
茶碗百陶-07

基本上萩燒都是以枇杷色的釉藥較多,鬼萩的話則是以白釉為主的特殊技法。在黑褐色的陶土燒成後整體施上白釉,茶碗內外會在白釉下浮現黑褐色的土味,白釉像蜂巢般遍佈整個茶碗,呈現出極度豪邁的質感,因此而被冠上「鬼」字來形容。也可以用冬天融雪時所呈現的雪地樣貌來形容鬼萩,即使在萩燒中也是非常特殊的表現技法。

萩燒的高台有許多樣式變化,高台的高度並不統一,切割方式也各有不同,有十字切(割高台)、菱形切等,高台的切割曾經也有到分為八等分、五等分的高台,也有切割為三等分的高台類型,或是在高台中間以手指押出花瓣形,看起來就像是櫻花輪廓一般,被稱之為櫻高台。常常在同一個作家也會製作出不同樣式的高台,因此高台在萩燒中也是欣賞重點。

陶土在經過素燒、上釉到最後燒成,因為陶土和釉藥的收縮程度不同,會產生細緻的貫入紋。而萩燒使用的陶土和釉藥間收縮程度較大,因此使得表面貫入紋既細緻且明顯,在經過長久使用過後,茶水會漸漸滲進茶碗的內層中,使得器物產生表情變化,通常稱此現象為「萩的七化」。此現象和名稱中「七」的數字沒有太大的關係,是從前說法中的語調和七化的發音較為相近。

01

器物的壓印雕刻技法 - 三島茶碗
茶碗百陶-06

三島的特徵非常明顯,在鼠色的素胚上押印文樣,再以厚厚的白泥覆蓋整體後抹去上層,就會呈現白泥嵌附在押印後的文樣上,再淋上透明釉藥燒成,比起豪華細緻的染付色繪器物,素樸的器物更能打動茶人們的心。

看起來花樣繽紛的三島手器物,最早也是經由朝鮮半島傳入日本,但為何被稱為三島?其實是因為器物上的印花圖樣很像往昔日本靜岡縣三島神社所頒佈的曆法中,所出現的圖形,三島器物出現在歷史舞台大約是在1586年左右,當時日本喝茶的品味已經從貴人茶專用的天目茶碗,逐漸轉移到高麗茶碗的時期。

三島的種類非常多樣化,從裝飾技巧上來分有雕三島、釘雕三島、刷毛三島、繪三島等。而從裝飾紋路來分則有花三島、檜垣三島、禮賓三島、角三島、渦三島等區別。從土色與斑紋來分則有御本三島、半使三島、堅手三島、伊羅保三島、黑三島等...。

三島手最初是出現高麗末期的忠清南道公州燒製的茶碗。在日本則稱它為三島、粉引、或是刷毛目,是在灰青色的胎土上施以白泥等白化粧後,淋上青磁系透明釉藥的陶磁器。而現在韓國稱這種技法為粉青沙器。

01

大膽奔放的創意表現 - 織部茶碗
茶碗百陶-05

朝鮮李朝的素樸陶器、再加上中國端正華麗的唐物器物品味,構成了日本室町~桃山時代的器物主流,但在桃山時代末期,茶聖利休的後繼者古田織部以其獨特的器物觀與品味,提出了前所未見的奔放創意,大膽破格的造型,讓器物呈現扭曲的型態,獨特的幾何線條與筆觸,解放了日本原本極度壓抑的器物世界,幽玄與完美不再是至高的標準,令人會心一笑的滑稽器物,竟也成為美學的另類成就。

織部燒以銅綠釉為主,再加上灰釉、鐵釉、長石釉等燒製而成,受到古田織部的指導而生產,是將美濃燒集大成的流派。雖然說到織部釉的話就是銅綠釉,且給人綠色的印象很強烈,但是沒有使用到銅綠釉的織部燒也是有很多的,像是織部黑、黑織部、志野織部、赤織部等。

織部燒在表面施予大範圍的銅綠釉,強調綠色的存在感。使用轆轤成形後,特意的歪曲,使口緣故意捏得彎彎曲曲或是不對對稱的設計,再加入當時流行的鐵繪裝飾,是織部燒的特色。織部燒的形態相當多變。常見的有織部黑茶碗、黑織部茶碗、總織部、青織部、赤織部、鳴海織部和志野織部,被稱為織部七變化。

01

獨特的黑白與歪斜 - 黑織部茶碗
茶碗百陶-04

桃山茶人所擁有的黑茶碗有二個種類,一個是千利休所引領風潮的黑樂茶碗,另一個就是美濃燒中從瀨戶黑流派所發展出的黑織部茶碗。利休的黑所追求的是心底的極至寂靜,而黑織部則是帶著亮麗輕鬆的黑色。

古田織部原為利休的弟子,在利休死後成為新一代的茶人領袖,以獨特的創意與美學觀點,創造出屬於織部的器物類型,很難想像當時在中國與朝鮮兩大文化衝擊之中,織部強烈的風格開創了新時代的器物美學。

在器物造型上以大膽的歪曲變形,使用黑白對比和奇特文樣的黑織部茶碗,將部份上黑釉的茶陶器物上,先描繪圖樣之後再淋上長石釉,或者將黑釉除去而顯露出文樣的技法。到了後期,則是在紙形上剪下幾何圖形貼付在表面後上黑釉,再除去紙形的技法也很常使用。

親切明亮的黑織部茶碗,深黑色的器物可以充分映顯出茶的綠色,是多數桃山茶人喜愛的茶碗景色。相較於濃茶,黑織部和薄茶的淺綠色比較相稱,講究黑色和綠色的對比,是日本戰國時代的茶道嗜好。

01

和物最高的美學極致 - 志野茶碗
茶碗百陶-03

志野茶碗在桃山時代的美濃國以長石釉燒製陶器聞名,以轆轤製作成筒形後,再以木板或是手捏出歪斜起伏的手感,茶碗會因為不同角度欣賞而產生獨特姿態,賦予獨一無二的個性美,志野茶碗是最早在器物上繪製圖樣,前所未有的繪圖樣式與雕刻壓型技法,開創日本茶碗樣貌的新世界。

在日本有兩件和物茶碗被列為國寶,其中一件就是志野茶碗"卯花墻",被認為是和物茶碗美學的最高峰,志野燒的起源眾說紛紜,最常聽到的說法是來自日本室町時代,因茶人志野宗信所喜愛的樣式因而得名。

志野燒與利休的樂茶碗大約是同時期的產物,當利休開始創作樂燒時,相較於茶道與禪宗的艱深美學思想,美濃燒走向大眾的世俗化路線,在大量生產販賣之下,創新的美濃茶道具推廣至全國各地。
志野燒在代表桃山創作茶碗中,屬於偏向大眾的量產茶碗。在白色志野繪上鐵繪成為繪志野,運用鐵繪的概念和釉藥,白土和紅土的融合,創造出多樣的裝飾,像是赤志野、鼠志野等,經過數百年來的演進,志野燒的樣式成為歷久不衰的和風類型。

01

利休的獨特美學 - 樂茶碗
茶碗百陶-02

樂茶碗在完成當時被稱為今燒茶碗,也稱為聚樂燒茶碗,聚樂是來自豐臣秀吉所建造的聚樂第建築,後來將"聚"字去掉而成為今日的「樂茶碗」。

自古以來即有一樂二萩三唐津的說法,雖然指的是茶陶的產地排名,但因為樂茶碗是完全本土的設計創作,在茶碗歷史上是劃時代的演進,更因為與利休間的緊密關係,所以被列為第一也是可以理解的。

樂茶碗不使用轆轤而是以手指塑捏成形,外觀給人厚重的印象,但實際握在手中卻是出奇的輕巧,因為樂燒獨特的小型炭窯燒製方法,燒成的時間非常短,但茶碗質地非常的脆弱,在使用上要非常小心。

製作茶碗的陶工長次郎是以製作華麗多彩的三彩陶器為主,使用了和三彩相同的鉛釉技法,為了利休而改變燒製方式,製作出沈靜崇高的黑樂、赤樂茶碗。

黑樂和赤樂並非是華麗的色彩,將濃茶倒入黑茶碗時,所展現的冷冽寂靜,像是冬天乾枯景色,正是千利休所追求的獨特「冷、凍、枯、寂」美學思想。

01

茶碗界的王者 - 井戶茶碗
茶碗百陶-01

遠在日本戰國時代就有一井戶二樂三唐津的排名,樸素且充滿土味的樣貌,如果不是對日本文化有深入研究的話,很難理解為何這樣的茶碗形態位居王者。

井戶茶碗是在茶道七百年的歷史中,是在第二階段時突然出現的茶碗形態,在茶道第一階段極度推崇來自中國的唐物茶碗,只要來自中國的道具皆為至高無上的器物。而到了第二階段時,茶人開始將視野望向朝鮮半島,大約是1520年左右高麗茶碗經由貿易出現在日本。

井戶茶碗是在1570年後才躍升為茶道界的主流,最重要的原因是當時日本的實質統治者豐臣秀吉特別喜愛井戶茶碗,因此成為非常重要的茶會道具,經常出現在接待外賓與重要茶會中。

雖然井戶茶碗一開始是以白磁的樣貌為目標,但是燒陶技術和粗糙質地的陶器卻遠遠不及中國的磁器,由素人陶工所製作的樣式出現難以形容的獨特質感。
素樸又帶有禪意的茶碗打動了日本茶人的心,也得到豐臣秀吉極高評價。白釉經過長久使用後,會轉變為溫潤美麗的枇杷色,搭配濃厚深綠色的抹茶,融合出平靜枯寂的氛圍,這正是井戶茶碗的獨特魅力。

01
 
茶之器古書堂網站為個人所有,本網站之內容僅供個人參考,非商業用途使用,如需引用請來信告知。